安博体育官网app联系电话
安博体育官网app
首页 > 产品中心 > 热销产品
季明明:引领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理论硕果——深切缅怀当代杰出教育家郝克明先生
热销产品

季明明:引领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理论硕果——深切缅怀当代杰出教育家郝克明先生

时间: 2024-04-07 12:21:16 |   作者: 热销产品

  几天前的清晨突闻噩耗,我国当代杰出教育家郝克明先生于2023年1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9岁。作者顿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已经离别,但是,郝先生端庄睿智、和蔼可亲的容貌仍然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起,作者在教育部与郝先生相识后不断交往。早在20年前参加了由她领衔的终身学习课题研究。后来,在研究起草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时,她作为第六组组长、作者作为副组长一起共事。她担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兼终身学习组组长后,先是聘请作者担任该终身学习组专家组组长,后来作者经国务院副总理同志颁发聘书,担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后,仍然在她领导的终身学习组工作。是她提名并经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同志同意,已经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的作者,又担任了该学会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小组组长。在郝先生的直接指导下,作者带领团队所做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是,组织各地推选和评审了中国学习型城市案例。第一批评选出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16个城市,正式出版了“案例集”,属于中外第一部(《中国终身教育蓝皮书:中国学习型城市案例(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全面展示出一个人口大国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等终身学习的勃勃生机和卓著成就,提交第一次世界学习型城市大会后,受到与会中外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高度评价。在这一幕又一幕难忘篇章中,郝先生与我无话不谈,成为我由衷尊敬的良师益友。无论是她的人格魅力,还是她的学富五车,令作者收益匪浅、深为钦佩!

  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终身学习思想奠基之作《郝克明终身学习文集》。在该书“读后感”章节,她收录了厉以宁、潘懋元、季明明三篇文章。作者的“读后感”题目为“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探索与创新——重读郝克明的《跨进学习型社会》”(1.4万字,2014年1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发表;第12卷第1期)。该文章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了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基本内容、本质特征、战略目标、重要任务、大教育观、各类教育、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等等方面内容;系统披露了郝克明既汲取国际终身学习领域有益成果,又紧密联系一个人口大国推进终身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一系列新建树、新举措。充分证明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是我国教育领域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完成习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宏大任务,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证明,郝克明先生为我国终身学习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者的“读后感”还概括了郝先生具有的“以公为大”、“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一丝不苟”、“包容亲和”的优良品质。下列文章是作者根据以往对郝先生终身学习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为所有尊敬与爱戴郝克明先生的同仁们而作。

  近几年,郝先生由于身体欠佳而不再出门,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也不再会客。作者与她已经几年未见,但是常有微信往来。2022年7月1日党的诞辰日,按照惯例作者会发去微信向郝先生致敬。当时,听说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而坐轮椅了┈┈。作者经反复思考,一改礼节性致贺的方式,作为真正读懂郝克明者之一,表露了肺腑之言:“尊敬的克明先生:您好!值此中国诞辰101周年光辉节日,谨向您并尊敬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本人以一名长期与您在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共事和见证者的视角,深深地感悟到:几十年来,您无限热爱和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锐意创新、崇尚科学;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公道正派;深入实践、联系群众;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不愧是中国的一名优秀党员,是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杰出教育家,是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开拓者、奠基者,是教育界同仁的一位“大先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和人生楷模。值得本人敬仰!衷心祝愿您并启立同志身体安康,吉祥长寿。”微信发出的时间是七点五十二分。郝先生很快打来电话,对我表示感谢。多日以来第一次听到她亲切的话语声。感到她吐字已经不太清晰,但是,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依然较强。这给我带来了一丝宽慰。7月5日,十一点十四分,时隔5天后郝先生又专门给我发来微信说:“谢谢你七一的来信,你在信中对我的溢美之词,我实不敢当,我把它看做是你对我的期望和鞭策,也把它看做是我们互相学习互为榜样的内容,再次谢谢你。老郝”。依然呈现出她一贯的低调谦虚风格。作者未曾料到,这竟然是与郝先生的最后一次沟通。等到再一次见面时,她已经在鲜花丛中安祥平静地躺着,与钟爱她的无数同仁天各一方。作者衷心地祝愿郝克明先生在天之灵安息!

  十几年来,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郝克明终身学习研究文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仔细品读,令人深感,这是郝克明先生基于以人为本世界观观察和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新建树、新突破,也是她历经几十年开创我国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放眼世界,总揽全局,既涉及到她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所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又涉及到为应对新一轮世界教育变革如何争取我国不落伍并抢占先机而进行的深入思考。因而承载着她对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殷切期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出很强的紧迫性、针对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终身学习思潮,伴随着上世纪末知识经济从初露端倪到大步走来、不断蔓延。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使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人才成为各国持续发展和构成核心竞争能力的第一资源。本世纪初以来,人类又遇到金融危机等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面临新科技革命与信息化重大机遇。基于空前复杂的国际背景,她明确地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紧迫性”,“在发展教育事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思路和途径上要有新的突破”,“增加教育体系的弹性,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终身学习体系”。

  当时,国内教育资源紧缺,庞大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突现出其背后越来越严重的“知识差距”、“教育差距”,应试教育影响的扩大,导致素质教育难以实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致使劳动生产率不高,广大在岗人员培训不落实,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农民素质亟待提高,继续教育已是教育领域中最薄弱的环节,教育体系内部不融合使教育综合改革难以全面突破,高等教育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不高,教育信息化严重滞后等等问题,不仅困扰、影响着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拉大着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

  解决教育问题是需要从多方面作努力。但是,必须找到能够总揽全局的“牛鼻子”。郝克明高度敏锐地洞察一些国家教育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向。从她的许多论述中可以感悟到,她已经找到了这样的“牛鼻子”,这就是“终身学习”。她在2005年就精确指出,“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现行的教育结构体系很不适应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建国以来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等多种层次、类别和形式教育的格局,并正在向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和观念上的原因,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体系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她指出,“教育内部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建立起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关系,不能够满足人民逐步的提升的对受教育机会的多种选择和要求”,“我国长期以普通学历教育为主,这些年来在教育结构改革中慢慢地发展了职业教育序列,但它同普通教育分为两个割裂的体系,两者缺乏沟通和衔接”,“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和学校后的继续教育十分薄弱;适应社会成员多种需求的非学历非正规教育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等等”。她的重要结论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发展需要我国的教育进行新的革命性的转变”。

  她不失时机地将研究重心转向终身学习领域,虽然年逾花甲,开创一个全新研究领域是多么不易。但是,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10年磨一剑,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良品质的终身学习思想研究成果。

  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研究是为推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而进行的相关理论探索、决策研究、实践发展,涉及其重大意义、本质特征、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大教育观、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典型案例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她以“革命性的转变”、“人类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最伟大的创举”来概括终身学习思想对于引领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且以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基础”来概括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例如,她深刻地指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所包含的不单单是时空上教育的拓展,而是在新的教育方法的理念指导下,教育发展史上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是继奴隶社会的古代学校、工业革命的近代学校之后人类教育的第三次飞跃。这场变革的深刻性表现在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等新的探索和创新上;表现在教育结构体系的丰富性和教育制度的弹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方面。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的观念和教育(学习)行为的变革,还需要社会制度、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变革与支持。因此,随着终身教育方法的理念的提出、发展和实践,必将带来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许多领域的新变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她用“发动机”、“驱动器”深刻而形象地比喻终身学习与经济的重要关系,指出,“终身学习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和实现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驱动器”。

  她还特别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的世界意义,指出,“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积极性,充分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终身学习,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把我们这个拥有比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总计人口数还多国家的人力资源逐步变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将会促进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早在2006年,她就设想了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教育供给能力将显著地增强,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比较雄厚的基础……建立适应我国广大社会成员需求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形成开放、灵活、方便、宽松的学习环境,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劳动者日渐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需求……形成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和法规和政策保障机制。”

  为了使大家能进一步理解终身学习战略目标,她揭示终身学习本质特征与美好前景:“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能满足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学习者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需要,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范畴的概念,它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角度,突出强育要向所有人开放,保障所有人学习的权益,使教育和学习从传统学校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人,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社会的学习化、学习的社会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将是未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终身学习理念的全面实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

  她明确地指出了实现终身学习战略目标的门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至少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具有终身教育(学习)观念和一定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能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教育(学习)的教育结构体系和机构;建立有利于终身教育(学习)的政策和制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不仅是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她强调实现终身学习战略目标需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建立完善与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公共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充分的发挥政府在建立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和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及各种培训方面,要重视和积极发挥全社会和各种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的作用……要建立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

  为了确保终身学习战略目标的实施,她格外的重视制定终身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在2006年发表的《跨进学习社会——关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重要成果中,她提出了关于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为国内研究该项重要课题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要素和评价重点。

  提出“大教育观”是她对形成我国终身学习思想理论体系作出特殊贡献的核心部分。

  早在2004年,她就要求以“大教育观”促成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指出,“确立大教育观,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的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广大社会成员对教育和学习的日渐增长的多种需求”。

  针对一段时期,国内将终身教育与国民教育并列为两个体系情况,她据理力争,反复强调终身教育体系是涵盖了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完整体系。她剖析存在现实分歧的症结所在,“终身学习和现行教育的关系是什么?是现行学校教育体系的延伸,还是按照终身学习的需要,整合一切教育形式和资源”,“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有必要注意一下的问题:一是把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看作是相互并列的两个体系;二是认为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外其他场所实施的教育的总和;三是认为终身学习体系等于国民教育加上继续教育”。她提醒,如果不扭转上述片面认识可能会产生的难以处理的后果,“会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造成不利的影响:一是容易使学校教育置身于终身学习体系之外,把推进终身学习只看作是学校外其他教育的职责,忽视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学校在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二是不利于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和资源整合,特别是建立通过种种不一样的教育渠道都能成才的立交桥”。她明确地指出:“要用终身教育思想改革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制度,拓展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我们现在所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应该成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主体。”她深刻地揭示终身教育体系特点及其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终身学习体系也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非正式教育等各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重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使学校和各种教育学习管理机关以及广大学习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新的教育体系,并在终身教育框架下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终身学习体系也包括每个人终身都能轻松的获得学习机会的社会制度建设,需要社会制度、机构、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变革。”这些重要和独特的观点与透彻的说理,令人振聋发聩。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吸纳了她的关于终身教育体系完整性重要思想。

  她系统性地提出了我国终身学习的正确方向和基本任务,指出,“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充分的发挥学校教育在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二、全力发展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日渐增长的学习和培训需求”;“三、加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学习化”;“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教育培训网络和满足很多类型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

  她同时还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保障条件等一系列重要构想,特别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她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世界顶级规模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国家竞争力、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方法,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加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建立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岗位、不一样的行业、不一样的地区劳动者教育培训的动态数据库,这是从全国和各地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有效政策措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她还明确地指出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路径、主要步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社会成员的直接参与,从具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入手。学习型组织不仅有利于促进学习的人自身的发展,也是提高各个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组织文化品质和增强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内居民和各类社会成员进行有利于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养、健康体魄以及拓展就业能力学习的重要基地。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包括整个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承载体,在主要城市中实际做到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就能有力地带动全国其他城乡的终身学习,成为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早在2001年,她就以终身学习视角难能可贵地对现行普通学校教育功能定位提出了挑战,“学校教育要从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把重点放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学校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也是建立终身教育结构体系的基础。同时,要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整合和衔接,建立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教育结构体系”。她还深刻地批评:“目前,在对构建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教育结构体系的理解上,人们往往把思想集中在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方面,这是不够全面的”。

  她深入剖析我国学校教育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所存在的严重不适应问题,“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还不适应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体系内部各类教育特别是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间、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尚未建立起合理和有效的相互沟通与衔接的关系,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者的素质等等,还很不适应当代科技、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教育思想的许多弊端,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甚至扼杀了不少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她进而作出了关于需要“深刻的变革”的断言:“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仅应加强,而且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学制度等等、都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她首先指出了在终身学习时代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面临终身学习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尊重、保护和持续不断的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是儿童在开始系统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该格外的注意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观念和做法妨碍了学生热爱学习,什么样的方式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必须要思考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学校教育能否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动力的重大问题”。

  同时,她在国内首次从5个方面比较清晰地指出了进行这场“深刻的变革”的重要路径:①“改革教育教学制度,扩大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机会”;②“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教育学生的方式,使学校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为学习的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途径多样化”;④“加强学校的开放性,充分的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⑤“加强教师的终身学习,并建立各类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科学的学习质量检验和评估体系”。

  在2010年,她继续强调:“在全力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将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育学生的方式的改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同时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增强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充分的发挥学校在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

  她还提出了终身学习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强调要“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实行‘一校多制’ ,实行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并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城乡待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机会”,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为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人员接受继续学历教育提供比较灵活和方便的机会”。

  她从人才成长规律角度深刻地指明在终身学习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指出,“要充分的发挥大学在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次学校教育所能完成的。实践证明,要成长为各领域的科技带头人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不是只有‘学士—硕士—博士’一种途径,也可以是‘学士—实践—继续教育’等途径,亦即人才成长是不断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交替的结果。大学(包括研究生教育)后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高层次拔尖人才成长的重要方法,这也是终身教育对大学所提出的新要求”。

  她特别看好大学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指出,“大学具有人才、教学、科研及学习设施等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当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还对大学使命给予一种全新的解读:“大力强化高等学校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继续教育服务的功能” 。

  她多年以前全面、系统和深刻阐述的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思想,至今重读,仍然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暨我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郑重地宣布要在一个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的国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所提出的新的宏大发展目标;是我国教育领域和各级各类学校全方面进入改革创新发展新阶段的一项全局性重大战略任务;是事关如期实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得不进行的“长津沪战役”。究竟“为何需要建设、怎么样建设以及建设成为什么样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郝克明先生上述及其他终身学习系列重要观点,会得到直接的启迪。

  她对新时期我国继续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一定的问题、努力方向、发展的策略、主要任务、改革举措等重大命题存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系统、全面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举措和决策建议。

  她深刻地指出继续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在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同时,怎样为世界上数量最大但教育水平相比来说较低的劳动大军提供大量有效和较高质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的条件”,“加强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的继续教育,是建立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条件,也是广大社会成员逐步的提升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 。

  她尤其肯定继续教育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独特作用,指出,“我国的继续教育有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发展,但这种教育大多是零散的,尚未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针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资源更为缺乏。在科学技术快速的提升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适应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充满了许多活力的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只有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继续教育,才能不断地涌现出来”。

  郝克明先生在一生的最后时刻,最牵挂和花费最多精力研究思考的重要事项是如何办好各级开放大学,她对国家开放大学更是情有独钟、尤其关爱,在国开更名成立前后多次前去考察、指导。

  她发表多篇文章和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办好开放大学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惠民工程,是全面开创我国继续教育宏大事业的重要保障。

  她明确指出了我国电大系统改革创新和战略转型的根本方向,强调“要继承发扬我国电大系统30多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时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深入推动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用人制度、分配办法等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全方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老电大脱胎换骨,努力向一流水平中国特色开放大学转型”。

  她反复要求:“始终将提高办学质量放在第一位。诚然,衡量开放大学与衡量普通高校的办学质量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但是,开放大学同样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育规律包括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加强办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无论是对国家开放大学的更名成立及其发展的策略谋划制定的研究,甚至多次发起由教育部领导参加的专题研讨会议,还是为新国开评审通过增设本科专业等等重大事项,都深深地烙有郝先生给与许多关爱与支持的“印记”。

  例如,在当时讨论确定新开大名称的关键时刻,在场诸多领导、专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有些专家主张在“中央”两字后面将“广播电视大学”改成“开放大学”即可。在反复讨论甚至辩论中,作者据理力争,最终凭借他当时站位高、格局大的无可辩驳理由,尤其是得到了郝先生一言九鼎表示“支持”的态度,致使全体同志当场作出了一致同意该开大冠以“国家”两字即正式命名为“国家开放大学”的上报决定。

  又如,国家开放大学(含另外的地方开放大学)的成立与挂牌事项,能够不寻常地放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国务院副总理同志亲自揭牌。这也是她亲自与教育部长袁贵仁并同志反复商量和邀请的结果。

  早在2003年,她就敏锐地预见,“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使教育的发展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全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满足多种社会成员的教育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

  后来,她不断地提示警醒我们,终身学习思潮与快速的提升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正在酝酿和引发的世界教育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特别强调要不失时机、加快行动,“建立和完善关于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的途径创新,实现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

  她还就如何建立突破时空学习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具体构想:“以开放的理念、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远程开放教育,将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一个时间里、任何地点参与学习成为可能,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天网和地网为载体,有效地整合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构建遍布所有的领域和面向社会大众各种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和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各种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服务,这不仅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也是重要的基本的建设。”

  她在多年前这方面的大量论述和许多观点,即使是现在重读,也会觉得不落后甚至仍然很超前。就她思维的敏锐性、前瞻性特别是跟踪前沿深度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令与她共事诸多同仁的折服。

  她始终格外的重视在终身学习实践中发现和培育典型案例,以此作为深化研究以及扩大研究成果实际成效的有力支撑。“ 1+5”开放大学试点工作的初步成功就是她的关于开放大学顶层设计思想被具体应用的典型案例;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交办、由她支持作者主抓、她亲临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和推进所形成、由中方提供给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中国终身教育蓝皮书: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辑)》,就是她关于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思想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有力佐证——也是她的终身学习思想全面指导学习型社会建设丰富实践成果的重要展示。

  由此可见,在诸多同类成果中,她的著作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可以引领实践、彰显耀眼生命力、影响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终身学习这个全新领域辛勤耕耘的进程中,郝克明彰显了鲜明的科学思想特点和科学研究品质。

  阅读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研究成果,字里行间可以深刻感悟到她所具有鲜明和特殊的科学研究品质。

  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既是她在教育领域多年积淀的丰厚研究成果的深化和延伸——集其几十年研究成果之大成;又通过各类成果相互间不断地综合、拓展——使原有的成果达到了科学的新境界。

  她对终身学习的研究并非突发念头,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源于厚积薄发。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难发现她在中国教育发展宏观战略包括中国教育结构研究中的诸多主张和结论都闪烁着终身学习思想的火花。同时,她将新的终身学习理念注入原有研究成果导致其内涵变得更丰满。例如,她并不满足于“九五”期间对中国教育结构研究所取得的国内填补空白的重大成果,明确地指出,“教育内部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起良好的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关系;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还比较薄弱;社会成员的非学历、非正规教育需求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说明她已经在寻找、并且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难题的钥匙——“建立结构功能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是调整的方向”。

  郝克明多年始终格外的重视和跟踪国外终身学习思潮走势及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努力创设各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机会,认真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先进经验。自2000年9月至2011年11月,她先后发起、策划或参与并作主旨演讲、专题报告的各类国际会议多达16次。

  她在2010年5月发起召开的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所作报告,引起在场的国内外同行专家积极的反响。就此她亲自执笔所拟“关于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学术研讨情况的报告”,全面概括了当代终身学习思潮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特点、趋势及其对我国影响与对策建议。同志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此次论坛很成功,不仅对促进终身学习在全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发展的了解。报告写得很好,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她又不主张盲目地学习国外、“言必称希腊”,而反复强调,“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借鉴世界终身学习经验的同时,要从我国国情和不一样的地区的特点出发”。因此,她的终身学校思想既与国外终身学习思潮有关,又非照抄照搬,而是在对我国基本国情作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开创性、拓展性、系统性研究;是世纪之交国内外终身学习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化终身学习研究,她从南到北、自东往西,不辞辛劳,风尘仆仆,足迹遍布于17个城市、十几个企业、十余个开大、电大以及更多的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她所开展大量调研、考察的收获,成为奠定她研究成果——从中折射出可信度和说服力——的雄厚实践根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她所推进的所有研究课题的根本出发点。基于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她主动提供了多达十余份各类决策咨询建议报告,为制定一些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她的有些重要思想和主张几乎原封不动地被写入了党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发表的《教育规划纲要》。

  她还积极地为地方政府以及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的决策提供帮助。2007年,我陪同她应邀到上海,她就市委市政府制定终身学习规划给予了全面和系统的指导。上海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及学习型社会创建实践活动在全国名列前茅,与她多年多次的跟踪回访和直接指导紧密关联。2004年,她率领的专家组协助辽宁省研究终身学习推进计划,地方政府深受启发。2012年,她到边陲云南,马不停蹄地下基层调查研究,就老电大的战略转型和站在新起点新开大的开创性拓展提供了重要的构思,在当地一石激起千重浪,出现了“全省办好开放大学”的热烈回响。

  所以,她敢于谏言,刚正不阿,襟怀坦荡,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同时自觉地修正自身的不足。她直截了当地批评人,有时还颇为尖锐,但是被批评者深感她出自于公心,是恨铁不成钢式的批评,是良师益友的关爱。她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不用扬鞭自奋蹄,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地耕耘,像年轻人一样挑灯夜战,奋力拼搏、殚精竭虑。

  她深入调查研究,经常就具体问题刨根究底,决不搪塞含糊,不遗余力地“求真情”、“求真知”、“求真理”——“求真务实”是她终身学习研究的核心理念,也是她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凡是重大命题、重大结论,她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推敲、求索,永不自满,从不侥幸。她一生的研究生涯和治学方式深刻打上了坚持真理,科学严谨的烙印。

  她始终以特殊的敏锐和不寻常的洞察力,观察新思想、新事物,新科技,从中感悟出将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她在国内最早格外的重视并紧跟哈佛、麻省、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推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重要动向,揭示信息技术与终身学习思潮的结合将给人类教育带来深刻变革的重要趋势,反复呼吁各方予以重视,抢占先机,抓紧行动。

  她做事高度认真负责,所有重要研究报告,都亲自执笔,从大到战略设计,小到文字、标点,反复推敲、仔细斟酌,经常对重要的内容做二、三遍甚至五、六遍地修改。

  她是教育界公认的大“家”之一,但是决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而是平易近人、不耻下问,凡重大事项,她总是希望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无论走到哪里,凭借她光明磊落的人品、宽广的胸怀、很强的包容性、亲和力和特殊的人格魅力。是大国工匠还是平民百姓,是专家教授还是博士硕士,是行业领袖还是高等学校同仁,是省委书记还是市局领导,是国内行家还是国际友人,都十分愿意与她沟通交谈,聆听她的思想。在她的研究生涯中,结交了包括教育、企业、行业、农业、高校等跨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与之结成深厚的友谊,大家在与她的紧密合作中相得益彰。总之,她又从不孤军奋战,团队合作是她深入研究、成果累累的“秘密武器”!

  毋庸置疑,在她的思想意识和研究品质诸多特征中:“以公为大”是她的崇高境界;“求真务实”是她的党性原则;“崇尚创新”是她的独特优势;“一丝不苟”是她的责任意识;“包容亲和”是她的博大胸怀。由此奠定了她非同寻常站位、格局、心胸、品质、境界的根基。

  重读郝克明多年前的论述,至今仍然振聋发聩。与书斋中有些充满浓浓书卷气和深邃思辨型的研究成果相比,她的终身学习研究成果则别具一格,可谓: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握着时代进步的脉搏,明示着总揽全局的方向,呈现着处理问题的急迫,贴近着正确决策的症结,洋溢着催人奋进的激情!

  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内容之新、涵盖领域之宽、现实针对性之强、与决策距离之近,实属同类研究成果之不多见。她的成果与国内其他终身学习同行专家的成果一起,正在为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终身学习理论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她的著作以很大篇幅,就“为何需要建设、怎么样建设以及建设成什么样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重要命题,作出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回答。其中许多内容对于国家就此正在进行着的实践,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终身学习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是一个全新和复杂的命题。就此,她已经清晰地勾勒出相互间紧密关联、互动变革、叠加发力的“路线图”。仔细品读令人深感,不仅对于深化各级各类教育自身的改革具有启迪,而且对于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而进行“零件的总装”,具有宝贵的启迪。

  她紧跟时代步伐,把继续教育作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将我国多年来传统的成人教育研究提升到了继续教育研究崭新的时代高度,在迄今国内教育文献中这样的成果尚不多见。她的成果有利于国家制定新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

  国内研究国外开放教育发展已有许多年历史。她后来居上、十分敏锐地看到并指出了引入国外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模式对于传统电大系统的战略转型,对于为广大青年和学习者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及深造的机会,对于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对于完成继续教育庞大任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同时,她又特别强调,学习国外务必紧密结合基本国情,不能够简单地照抄照搬。她多年来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组的委员们,为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倾注了全力。“1+5”开放大学所引发的全国电大系统改革创新的浪潮一发而不可收,积极成效跃然纸上!

  根据教育部领导并部党组的部署,在她的直接指导、推动下,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案例城市普遍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列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二是各城市从多年主要推进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龄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全民终身学习周等活动,进而发展到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以及全力发展继续教育和逐步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战略视角,全方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三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从历来主要由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部门负责,进而正在慢慢地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党委、行政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四是案例城市都注意紧密结合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崇尚创新,注重实效,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路。五是许多案例城市将开放大学及其分支机构推向前台,鼎力发挥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无法替代的作用。总之,令人欣喜地看到,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呈现出多年少有、全方面推进的好势头。《中国终身教育蓝皮书: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辑)》不仅出版,并曾经在北京“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推出。如此集中地展示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首批16个案例城市(后来第二批24个案例城市)向世界展示以终身学习思想提升城市品质的靓丽名片;是集中观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一面镜子;是中国融入世界终身学习潮流、共创人类文明的行动宣言。人们在回顾中,不会忘记郝克明先生所付出的无比辛劳和巨大贡献!

  多年来,作者作为郝克明研究团队中的一员,有幸长期直接参加了她所领衔的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她的学识和理论功底、她的研究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她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给予作者以深刻的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郝克明先生经常十分谦虚地强调,所有研究成果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是事实。但是,作者觉得,就整个研究而言,她始终起着总揽全局,以及就顶层设计起着“总设计”和“出思想”的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需要说明的还有,其中不少属于原创性的核心理念都是由她深思熟虑、率先提出、亲自执笔撰写、修改定稿;她还发挥了对所有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把关的特殊作用。

  由作者发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教育部原副部长郝平同志直接批准和指导下,于2013年9月13日隆重召开的“郝克明教育科研成果研讨会”,不只是对她本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学习者对于学习、研究、实践终身学习思想的重视。

  应该看到,我国弘扬终身学习理念、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但是,任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社会和各级领导对终身学习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还需要深化。例如,至今自觉不自觉地将终身教育仅仅当作成人教育的倾向还普遍地存在着,整个学校教育系统,特别是“重量级”大学对于推进和引领我国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还亟待提高。二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融通、衔接还很不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繁重。三是终身教育立法滞后,政策很不完善,还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缺少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终身学习的质量需要提高。五是终身学习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还比较落后。六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缺少终身教育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机构。

  综上所述,认真学习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有助于对以上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总之,对于全面理解贯彻习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重要精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实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具备极其重大的启迪!

  作者:季明明 先后担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相关知识

版权所有:安博体育官网app最新版本下载-注册